在融媒體的大勢下,疊加機制變革,電視劇以及所有視頻節目都將有巨大發展。內容為王這句話不會過時,只會有新的時代含義,當前技術發展成為新含義的核心。
在品牌建設道路上,電視仍是最有力的渠道。在2021科睿國際創新節高峰論壇【跨媒體時代 品牌增長新機遇】主題板塊中,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廣告播出部主任尹學東先生帶來了以《主流媒體的品牌之道》為主題的演講分享。
以下為尹學東先生現場演講實錄:
今天我想說一些心里話。一說到心里話這三個字,話題好像要沉重了,別緊張。我的每句話都會很輕松。
我要說的話可能是大家都思考過的,現在思考的人太多。那我盡量找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當別人聽說我是電視臺的人,就會憐憫地問我:還有人看電視嗎?我會學著脫口秀主持人樣子說:不然呢?他會馬上解釋,因為我不看電視。我會說那你閑著干嘛呢?他就想了想說,噢,我閑著的時候不多。這應該就是我們在座的大多數人的情況,大家都是大忙人。我很想問一句,除了不看電視,你還干嘛?上網看視頻嗎?恐怕也沒有。除了玩兩把游戲,估計沒有閑著的時候。像這樣忙的人,在這間屋里大部分都是,但在全國,那就太少了。全國普通的、有閑的人太多了。真正的電視觀眾,真不是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也不是覺得別人都不看電視的人。以后再有人和我說他不看電視,我會恭維說,您真不是標準觀眾。
還有一些人說自己不看電視,是覺得自己挺高級的,其實是高級的凡爾賽。根據CTR調查公司的數據,看電視的觀眾每人觀看的時長是4個半小時,超過網民上網的時長。所以不看電視只能說是脫離了群眾。
當然電視媒體發展到現在,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各個電視類型,也就是新聞、體育、財經、綜藝各類節目中,收視率天然就比別的類型高的,是電視劇。大家可能不知道,電視綜藝節目那么熱鬧,但全國收視第一的綜藝節目,也比不上普通的電視劇的收視率。
這些年來,我個人認為,發展最不充分的電視節目類型就是電視劇。電視劇是最該發展的節目類型,因為從全球來看,廣告收入最多的節目類型就是電視劇。也就是說,電視的盈利模式是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為什么會弱呢?我曾經寫過多篇文章,也在多個場合講到電視劇為什么比十年前弱化了,其中的原因有多種。要找到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容易,我們在眾多數據里看到一組數據,主要原因逐漸明朗了,這數據是這樣的,一年備案的劇大約有18000集,而市場能夠消化的劇只有3000集。浪費的劇都去哪里了?深挖一下,我們找到了電視劇這些年弱化的客觀原因,那就是“社會上對電視劇的有非市場的需求,造成市場化電視劇包括網劇資源錯配”。這句話很復雜,需要一大篇文章解釋。
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們把應對的解決機制也梳理出來了,這些機制包括演員的簽約機制、劇本的研究院機制、播出季播機制,選劇的漏斗機制,這些機制都是針對問題的,其中大部分是國外使用過并且有效的,少部分是針對中國特色的,如果戰略措施得當,這些機制都發揮作用的話,那么即使在新媒體如日中天的今天,電視劇也會大發展,電視這種媒體將會有新的春天。
當然這個說法并不是在為傳統單一媒體招魂,主流媒體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它的融媒體道路永遠是堅定不移的。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例,我們開辦47個電視頻道,17套國內廣播頻率,44種語言面向全球廣播;辦有3個新聞網站、國家級新媒體平臺“央視頻”、央視新聞客戶端、云聽、央視影音等。總臺在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記者站,國際視頻通訊社簽約用戶遍布140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創新了一批臺網融合的節目,如主播說聯播、央yang之夏等節目,開創了阿語、西語等多語種的300多網紅工作室,形成了龐大的融合傳播立體矩陣。這些發展,都是主流媒體的蒼桑光明正道。
最近在多個場合,許多人又在談『內容為王』,我很高興,因為看到這個多少年前的經典主題,又回來了。這些年走了多少的彎路,每年有那么多新的概念,最后又回到了內容為王。前幾年也有許多非常明亮的提法,比如創新為王,平臺為王,這些說法都太正確了,但沒有給出落地的方法,就好像說,我們要以『王者為王』,太空洞,讓人泄氣。而『內容為王』,給人的感覺是積極、務實、而且落地。
內容為王,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內容為王,它有時代的新含義。比如我們總臺這些年提出『5G+4K8K+AI』戰略,就把技術也引入內容。一個媒體,以技術為戰略目標,這背后有深刻的邏輯。
回顧電視技術的發展,早在60年代就出現了磁帶等新技術,這個技術和之前的電影機相比,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錄制時間長,電影只能拍攝一兩分鐘,當時如果有一臺能拍5分鐘的電影機,大家就高興得不行,第二個特點是磁帶錄像機可以同時錄制聲音。一開始誰也沒把這兩個特點放在眼里,以為僅是技術的進步,對節目內容和形式沒有影響,所以電視一直延用了電影的相關手法,只會用幾個鏡頭組接,拍新聞片。直到80年代,才發現這技術的兩個特點可不得了,它可以長時間記錄采訪對象,過去的鏡頭都有表演的痕跡,沒辦法做到生活化,現在不怕浪費膠卷,長時間使勁拍,在海量素材中找到生活化的細節,節目風格全變了,這才誕生了紀錄片,紀錄片是現代電視的當家形式,有了這兩個技術特點,綜藝節目才能搞外拍,形成現代綜藝節目形態。到這個時候,我們發現,無論是紀錄片還是綜藝節目,這些內容的革命比技術的出現晚了20年。現在的技術更新更快更復雜,對內容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比如說搜索引擎、比如說算法推送,都造就了新的媒體形式。所以,媒體要在內容上發展,如果不緊緊抓住技術,必然落后。這就是總臺提出“5G+4K8K+AI”戰略的深刻時代背景和背后的邏輯,也是“內容為王”新的內涵。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品牌和媒體的關系。一個產品品牌,比如說電冰箱,它要做品牌,一定需要媒體,不在媒體上做廣告很難做品牌。一個企業的品牌建設的過程,就是如何使用媒體的過程。品牌專家就是媒體專家。知名的企業可以說都是品牌專家,那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使用媒體的。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這是今年前5個月,全媒體的廣告監測數據,全媒體包括網絡、電視、報紙等各類型的媒體,我們看看廣告數量前100名企業是如何投放廣告。我們看到其中投放最多的媒體還是電視,而且比第二名戶外多許多。前100名廣告主幾乎就沒有投互聯網廣告的。為什么呢,因為做品牌,做銷量,還是電視這種形式最有影響力。包括互聯網企業自己,也做電視廣告。如果你看了春晚的廣告,就會有驚人發現,大部分是互聯網企業廣告。品牌建設中,電視的主力軍作用可見一斑。
最后我用三句話總結一下我今天所講的內容:
第一句,電視劇或者說大一些,整個視頻節目將會有一個大發展,它的前提是機制要逐步建立起來。這里講的發展是質量的發展,許多人也講視頻的發展,他們看到的是短視頻啊,或者中視頻等形式上的發展,形式上的發展是把面包做大的發展。我講的發展是自身質量上的發展。
第二句話,“內容為王”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只會新的含義,而技術成為內容,是新含義的核心。稍微解釋一下,對于“王”這詞,有不同看法,因為它有多種含義,有目標的意思,也有要走什么道路的意思。前面解釋了幾種,比如平臺為王,那都是從目標含義來說,是要成為平臺。如果從道路來說,還有什么MCN為王等說法,就是多頻道網絡的發展,但MCN只是提供一種整合,整合現在的自媒體服務商(就是所謂UGA),和整合專業內容服務商,這種整合靠的是管理和服務,如果說到管理,我們就知道管理很難有獨特優勢,恐怕也難成“王”。
我要說的第三句話就是,當今,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電視是最有力的渠道,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