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國內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從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始,媒體融合發展一日千里。特別是當回顧2019年時,上到頂層設計加固,下到百花齊放打開局面,媒體融合建設又呈現出新的氣象。 那么,如何讓媒體融合真正地快速到來?近日,「廣電獨家」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宋建武,請他從產學研角度深入闡釋媒體融合的發展與趨勢。
宋教授一如既往地犀利,他說:“我們認為,中央和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媒體融合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業界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認知水平,這方面的認識差距,迫切需要在今年的發展中縮小。”
“現在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標準中并沒有充分體現互聯網移動傳播的重要性,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廣電和報業的機構合并這種所謂的體制機制改革并不能解決媒體融合所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個做法是對行業非常有害的,那就是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目前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向黨委和政府索要更多資金扶持。”
“今年,國家和地方財政要過緊日子,如果單純依靠財政資金注入來推進媒體融合,這種外力推動型的發展可能會越來越困難。”
以下為采訪全文
「廣電獨家」:您怎么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1.25講話”?
宋建武: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媒體融合的發展具有很大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強調了新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總書記的講話闡述了信息技術革命在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其中,全程、全息的媒體特性必須在互聯網環境下才能夠實現。這次講話給出了媒體融合技術支撐的關鍵點,提出要以互聯網為核心,運用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建設。
其次,闡釋了一種新的傳播關系和方式。講話指出,當今的媒體是“全員媒體”,人人都是可能的信息源,從這個角度來說,媒體融合要對新的傳播關系變化作出呼應。
再次,強調了新型主流媒體的服務功能。“全效媒體”就是對具有服務功能的媒體特性的一個概括,這個判斷與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平臺化的發展趨勢高度一致,即多領域的服務功能作為垂直應用在同一個互聯網平臺上的聚合,這種新的媒體形態與原來單一信息傳播功能的媒體形態有很大不同。 “1.25講話”分析了主流媒體不同形態之間的關系。主流媒體有傳統媒體形態,如報紙、廣播、電視等,但當前,主流媒體正在向新的媒體形態發展,而新的媒體形態是以互聯網作為基礎鏈接的一種媒體形態。 所謂的媒體融合,就是主流媒體從傳統媒體形態向新的形態迭代轉進。這讓我們對中央提出的一體化轉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所謂一體化轉型,并不是說媒體機構的各個組成部分在轉型過程中都齊步走,而是說要把傳統媒體的迭代升級作為一個完整過程逐步去推進,這對于我們下一步引導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非常有指導作用。
講話還提到,在媒體融合過程中要處理好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關系。我們認為,應該把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一體化發展相結合去理解。主流媒體原有的體系和架構在互聯網上重組時,要把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其伸向基層人民群眾(即用戶)的一個觸角,有條件的省級主流媒體機構應該升級自身的技術能力,建設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中央主要媒體則應該成為具有更強技術和內容賦能能力的全國性平臺,以此形成完整的傳播體系。 總書記在講話中說,要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實現一體化發展。這個過程需要具體的實現形式。我們認為,中央和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媒體融合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業界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認知水平,這方面的認識差距,迫切需要在今年的發展中縮小。
「廣電獨家」:您怎么看媒體融合去年的實踐表現?
宋建武:從具體實踐來看,多個中央主要媒體以及其他實踐中的先鋒媒體已經展現了諸多共同特點和亮點。
第一,人工智能基礎應用已經形成了一個小高潮。比如《人民日報》做了智慧媒體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有人工智能編輯部,新華社的“媒體大腦”進一步提升,風電新聞建立了智能云,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現行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標準還有待修訂和完善,否則就無法指導縣級融媒體中心去完成下一步將面臨的更加艱難的任務。
「廣電獨家」:您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現階段的建設處于淺水區?
宋建武:對,從整體上看,基本上沒有觸到問題的實質。我們認為,中央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其引導功能和服務功能的建設,以及其與主流媒體自主可控平臺的聯動,建立起主流媒體與人民群眾的真正聯系,這是關鍵問題。
總書記說人在哪里,陣地就應該在哪里。當前大部分群眾接觸信息,包括相互間的社交活動,都是通過移動互聯網來進行的。但目前客觀上來說,現在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標準中并沒有充分體現互聯網移動傳播的重要性,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人民大學媒體融合實驗室正和央視網合作進行一個嘗試,把河南項城融媒體中心打造成一個模板——“項城模式”,通過傳播體系與治理體系的一體化來建立新的體系,以此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三大功能——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
「廣電獨家」:今年聚焦脫貧、扶貧,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否會在這一塊有新作為?
宋建武:脫貧是地方政務的一部分,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部分,我們認為,在未來縣級融媒體中心功能里必然會觸及這一方面。項城融媒體中心就接入了一個精準扶貧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可以看到一個家庭是怎么致貧又是如何脫貧的。落入貧困有各種原因,我們可以通過系統了解實際情況,把原因分析出來。又比如一個家庭脫貧了,體現在哪,有什么脫貧措施,等等。這些都能借助項城融媒體中心的現場調查、視頻采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把精準扶貧工作的各個關鍵環節展現出來。
「廣電獨家」:技術雖然買來了,但應用水平不高,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宋建武:為什么中央相關文件要有條件的省級媒體集團建設技術平臺?就是想通過省級平臺來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技術能力不足問題。目前來看,設計的初衷是省級平臺向縣級融媒體中心這個端口提供技術支持,但這個工作目前做得并不好。
這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第一,從技術層級來說,在目前最好的情況下,省級技術平臺基本停留在數字級采編技術集成的水平上。第二,從技術能力來說,很多省級平臺本身都是買來的技術,自己沒有足夠的軟件技術人員,這就造成它缺乏真正的支撐能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升級平臺能力必須從技術的質上和量上要有極大的提升。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解決缺少資金問題。
「廣電獨家」:提及技術,5G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機遇,去年為什么商用延期?
宋建武:5G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系統部署需要大量增加路由器。三大運營商如果按照兩兩競爭格局去布局,即一個地方至少有兩種網絡可選擇,就意味著建5G網的成本不低于15000億元。這么巨大的成本如果讓電信業去消化,據我了解目前是有一定的難度。
一方面,按照有關部門規定,要求4G降費、提速,導致運營商的利潤空間在下降;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希望運營商的利潤額提升,以壯大國家財政實力,這在客觀上確實存在矛盾。所以,5G的全面部署將是一個比較緩慢的推進過程。從經濟角度來看,5G技術應用比較合理的推廣空間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覆蓋農村地區的投入產出比不合理,所以,全面部署5G還是一個過程,相關領域的專家們認為可能會形成4G、5G混合覆蓋。
「廣電獨家」:您怎么看體制機制改革對于媒體融合的作用?
宋建武: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廣電和報業的機構合并這種所謂的體制機制改革并不能解決媒體融合所面臨的問題。體制機制改革更多的是要激活微觀主體向互聯網尋求新發展的活力,包括增強其動力。要想辦法讓普通記者、編輯具備互聯網思維,運用各種機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還有一個做法是對行業非常有害的,那就是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目前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向黨委和政府索要更多資金扶持。在建設期向縣級融媒體中心投入資金,這沒問題,但關鍵是怎么給!「廣電獨家」:廣電領域去年MCN機構不斷涌現,這是否也是媒體融合建設的一個方向?
宋建武:這是廣電業適應新的短視頻平臺發展作出的一個適應性反應,但是它的基本邏輯與在微博上開賬號、在微信上開賬號沒有什么本質不同。從整體上看,某一部分廣電機構或者是廣電機構的某一部分來做MCN,我們認為也是必要的,但是機構整體成為MCN不是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方向。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是什么?是自主可控平臺。而MCN不是自主可控平臺,它是一個有組織的內容生產商,不能解決主流媒體在互聯網中缺乏自主平臺、缺乏分發能力、缺乏對平臺整體控制力的問題,而媒體融合恰恰要解決這些問題。
「廣電獨家」:您認為媒體融合在今年有哪些發展趨勢?
宋建武:今年,國家和地方財政要過緊日子,如果單純依靠財政資金注入來推進媒體融合,這種外力推動型的發展可能會越來越困難。這要求我們的平臺要有更強的造血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更能夠體現總書記講的“用得好是真本事”。通過今年的發展,媒體融合做得真好還是假好,很有可能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