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e出生在香港,畢業于香港大學商學院,并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獲得營銷碩士學位。Irene于1991年在Saatchi & Saatchi’s香港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1992年她與家人移民到澳大利亞,1994年回到香港,加入Ogilvy & Mather廣告,專注于大型零售品牌,如必勝客、沃森百貨、HiPFANT和光學88。Irene的經歷不僅局限于代理,而且還擴展到了客戶方面。她曾在麥當勞香港工作,負責所有香港和澳門的市場營銷和當地商店營銷。
2000年,Irene重返香港奧美,擔任聯合利華(Dove,Pond's,Comfort)和金伯利克拉克(Huggies,Kotex)的客戶負責人。一年后,Irene被調到上海,領導肯德基的業務。Irene在奧美上海工作了12年,主要從事國際和本地業務,主要經營飲料、食品和快速消費品品牌。2005年,Irene被《媒體與營銷》雜志評選為亞洲十大新興客戶明星之一。2011年,她成為上海Ogilvy Advertising & Soho副總裁。
Irene于2012年加入上海Saatchi & Saatchi’s,目前擔任Saatchi & Saatchi’s上海CEO。
是什么契機讓您從事了現在這個行業?
Irene:在進去大學之前,我就已經決定畢業后從事廣告這個行業,所以在大學里我特別進入商管系主修市場學,就是為了為未來進廣告圈做好準備。如果你問我為什么十多歲就知道要投身廣告?其實就是因為我媽媽的一位閨蜜。有一次這位阿姨來我家作客,剛剛在我準備高考時,就聊到對未來的想法、興趣、希望在大學選修什么專業等。當時的我,對于選課跟職業的選擇一無頭緒,完全沒有概念以后希望從事什么行業,我只知道我受不了那種正經八八坐在辦公室,準時上班下班的工作。我的阿姨時就是一家4A廣告公司里面的媒體部總管(當年的廣告公司還是內部有媒體計劃與購買的部門),她的故事在我心里燃起了這么一個小火苗,一直到今天都沒有熄滅。在大學畢業后,我放棄了所有大企業的招聘機會,義無反顧把自己的履歷主動投到當時在香港最大的8-10家廣告公司。
您是如何扮演好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角色的?
Irene:我們每天都處于一個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中,所要面對和承受的壓力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調整的是自己每天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心態。我有一個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共識,就是從不試圖平衡它們,而讓兩者雜然相處,工作時不忘享受生活,生活時也可能隨時來一段工作,享受隨時ON 和 OFF 的切換。在公司里,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某某同事帶了女兒來上班,或者看到小狗在公司樓層漫步或者在某個角落懶洋洋的睡午覺 …
對女性朋友有哪些心得分享?
Irene:當今社會,在各行業中擔任高管的女性已經越來越多,但可能因為過去,社會或其他人賦予的一些價值觀,大家會感覺若女性想要在職場上跟男性看齊,工作時就要擺出像男人的架勢與強硬。所以,“女強人”這類封號便會隨之產生,但為什么從來不會有人提“男強人”?
廣告營銷本身就是一個“人跟人”溝通的行業,我們每天制作和銷售的產品,就是創意概念,通過創意的包裝,與社會、與消費者溝通和互動。作為一個廣告人,我覺得女性的某些特質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優勢。比如,女性對人對事相對比較有耐性、做事細心、對人觀察入微等,這些就是女性獨有的“軟實力”。廣告傳播本身就是一門結合藝術與科學的行業,需要理性兼顧感性。所以,不需要為了干練的的形象就擺出一副干練的樣子,而應該時刻保持自我,做自己的女王,為自己作為現代女性而驕傲,在家庭與職場中都好好發揮我們的“軟實力”!
2019年自己最大的夢想是什么?
Irene:除了每年都會跟家人去外地旅游的同時,希望2019年可以按去年的約定,在4月底和一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小學同學們一起去外地旅游敘舊。我小學與中學在香港都是讀教會女校,一班女生從7歲開始認識至今、到大學后各奔前程,結婚的、移民的、生了小孩做家庭主婦的、職場上獨當一面的,要安排聚在一起真的很難,很難。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次的旅行約定能按計劃實行,大家可以暫時拋開工作、家庭、老公與小孩、寵物等等,從各地集中到一起,全情放飛自我,重拾小女孩時代的歡樂與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