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尼爾森最新報告顯示,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跨境購物在中國內地變得更加便捷而便宜。但如果能采取正確途徑來吸引大陸游客,香港商業仍有機會再創佳績。
據全球績效管理公司尼爾森發布的2016大陸游客報告顯示,每年有4280萬大陸游客到香港旅行,占到港游客的75%,為當地零售業帶來35%的營業額。
報告顯示,大陸游客實地到港旅游,目前并且將來較長時間內也都會對香港各行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促進作用。因此,香港各行業需要密切關注大陸游客的行為與偏好變化。
“那些過夜游客,雖然數量不及當天來回的游客,但是他們的購買力比當天來回的游客強很多,值得重點關注。”尼爾森香港總經理Angel Young說道。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中,有1700萬大陸游客在香港旅游住宿,其中有八成平均每年到港兩次,人均花費2萬港幣 (相當于2578.18美元),他們不僅購買服飾、珠寶、電子產品等等,其中有四成還有購買境外保險和金融產品的意向。
尼爾森報告顯示,商家根據內地游客到港消費情況調整業務,在廣告與評價機制方面采取新形式,為喜愛數字化互動的大陸游客創造更好的購物體驗。近期越來越多的大陸游客采用自助游形式,他們95%的游覽信息都來源于各旅行社網站,49%會參考社交媒體,因此,香港商家應該在大陸游客出發前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出游指南。有些游客迫不及待的在購物的時候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圖片動態,并附上自己褒貶不一的評論,以及一些折扣信息。
同時,各商家還應改善店內客戶服務。尼爾森研究表明,80%的內地游客都是為自己而不再是為朋友選購商品的。
“之前內地游客都會列好購物清單來買東西,但現在那種‘拿了就走’的購物模式早已不再。所以,現在各商家需要為顧客展示更多產品的優勢、提供更好的服務。” Young說道。
為更有效地增加營銷收入,各商家需要分析消費者結構,使其產品與服務更有針對性。對于這一點,尼爾森報告指出了兩個重要目標消費者群體——“超級大陸消費者”與“文化消費者”。
“超級大陸消費者”是指對于香港的商品有著強烈的購買欲望,他們只占大陸游客總人數的23%,但卻貢獻了54%的大陸游客總消費量,每次到港的消費額平均額高達46902元(相當于6810.22美元),是普通內地游客平均消費額的三倍之高。出人意料的是,“超級大陸消費者”的工資與其他游客水平十分相近,平均一個家庭每月收入為18760元。
“文化消費者”到香港來主要是為了聽音樂會、品嘗當地美食、游覽觀光,有的來尋找他們在知名香港電視節目上看到的景點。他們雖然不以購物為主要目的,但比普通大陸游客的消費高出10%。
但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不可否認,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讓任何消費者都能購買來自全球的商品,并且再次把今年的雙十一變成了“全球購物節”。短短24小時,阿里巴巴的網上營業額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78億美元。
“內地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來購買海外商品的比例要遠遠高于通過海外平臺或實地旅行的購買情況。”Young說道。研究數據顯示,內地網購者中,有60%通過中國電子商務平臺購買海外商品,50%通過國際平臺購買,40%在海外旅行時購買。所以,香港應該拓寬多種跨境電子商務購買途徑,來迎合內地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需求。
該研究還將大陸的海外產品消費者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跨境超級消費者”,這類人希望從海外獲得更多購物選擇,從海外購買化妝品、服飾和電子產品等,消費達24,050元。第二類是“實用型消費者”,他們一般消費10,000元左右,用來改善生活質量,有時則是為了增加安全保障。最后一類是“獵奇者”,他們對新奇有趣的高價值消費品更感興趣。
尼爾森研究表明電子商務平臺既可能與海外旅游購物競爭,又可以促進海外銷售拓寬消費者群體。對于香港來說,關鍵是要如何利用好這支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