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網絡博主使用AI技術“復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備受爭議。針對肖像被侵權使用一事,有的過世藝人家屬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對方盡快下架;有的過世明星家人稱,不希望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嚴厲譴責并堅決抵制該行為。
AI“復活”明星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栩栩如生的“明星們”變成數字永生人,在屏幕上向粉絲親切打招呼,這一幕激起粉絲的熱情回應。但與此同時,也引發很多網友的質疑,認為未經家屬許可,就擅自利用AI技術“復活”明星的做法,并不妥當。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凌寒認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沒有取得死者近親屬同意而用AI技術“復活”逝者,毫無疑問是侵權的,可以通過事后侵權責任追究的方式來對其進行法律責任的規制。
多位逝者家屬抵制
近日,一條李玟被AI“復活”的視頻引起廣泛討論。在她去世八個月后,有網絡博主利用數字技術,還原出她生前一顰一笑,聲音和影像均由AI生成。
除了李玟,同時被數字還原的還有張國榮、高以翔、喬任梁等離我們遠去的公眾人物。他們衣著各異,面向鏡頭卻幾近統一地都是先問好,再訴說對粉絲的思念等暖心話語。
發布者自稱,這是一種情感撫慰方式,利用高科技,給活著的人提供情緒價值;但是在視頻評論區,很多網友卻質疑:這種行為打著溫情的名義,實則是在消費已經離去的人。
3月15日,高以翔生前經紀人轉達高以翔家人的意見稱,不希望高以翔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嚴厲地譴責并堅決抵制該行為,若不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家人會采取法律行動。同時,其家人也呼吁粉絲朋友們保持理智,切勿輕易相信涉事博主的訊息。
3月16日,針對兒子肖像被侵權使用一事,喬任梁父親告訴記者,他已經看到網上傳播開來的“兒子被復活”影像,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適,希望對方盡快下架,“他們未征求我們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視頻發給我的,這是在揭傷疤?!?/span>
3月17日中午,江歌媽媽@苦咖啡-夏蓮 發文談“AI復活親人”,她表示,“不接受用AI復活親人!如果能‘復活’,也僅限于我親自來做這件事!你們懂得我們(痛失摯愛的人)逝去的親人嗎?你們懂得我們(我與逝去的親人)的感情是什么樣子嗎?你們不懂我們,又憑什么為我們(我與女兒)做決定!”
記者曾聯系采訪多個AI復活類賬號。采訪中發現,這些號稱用高科技治愈人心的賬號,背后不少成立有專業團隊,有一些還在朋友圈招學徒、招代理。自稱科技暖人心,實則打著一通精明的“算盤”,用AI換臉逝世明星,引流,收費。
讓規范和監管走在前面
從不同的聲音來看,大家爭論的對象,更多的是在未經親屬允許,對于明星等公眾人物的“復活”。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凌寒表示,在《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當中,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和技術支持者提供人臉、人聲等生物識別信息編輯功能的,應當提示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編輯的個人,并取得其單獨同意”。很顯然粉絲如果想去“復活”明星的話,很難真正取得死者家屬的知情同意,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侵權行為。
張凌寒稱,人工智能治理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技術發展的快速性,以及技術發展和風險的不確定性。如何讓監管更前進一步呢?更需要做的是讓產業發展,“讓子彈多飛一會”。如何讓監管走到前面,比較穩妥可行的方法是始終劃定技術發展的紅線和底線,始終要求技術的發展不能突破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權益保護的底線。
需厘清邊界、避免濫用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生成式AI興起,技術門檻和成本不斷降低,“AI復活人物”技術得到應用,且已成為產業鏈。
需要看到的是,“AI復活親人”與“AI復活明星”具有本質區別,前者是逝者親屬主動所為,而后者則是網友、機構擅自為之,且未征求明星親屬同意,違反了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AI復活逝者”雖在技術上已沒有障礙,但并非誰都可以毫無顧忌地使用AI技術,隨心所欲地“復活”任何人物。該項技術應用畢竟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遇到法律、社會道德、傳統觀念、科技倫理等諸多問題,需要厘清邊界,對技術加以規制,避免濫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衍生“二次傷害”。
同時,“AI復活逝者”在商業領域亦有一定的市場空間,能夠滿足部分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對此也應給予理解和重視,不宜一棒子打死。因此,從促進市場規范發展的立場看,監管部門需要及早研判,權衡利弊,擬定合理的標準,督促商家有序經營,保護數據安全。